查看原文
其他

王忠民:金融科技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的三维逻辑

2018国际货币论坛于7月14-1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作为国际货币论坛的主题论坛之一,7月15日下午,“金融科技助力实体经济转型与升级”的主题论坛召开,IMI顾问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出席论坛并发表题为《金融科技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的三维逻辑》的主旨演讲。

王忠民认为,第一个维度是信用,即让金融资源真正发挥到最有信用场景的逻辑当中,帮助有信用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获得融资;第二个维度是风险,金融在交易过程中发挥评估度量风险的功能,金融科技有助于市场更加清晰准确的认知风险,从而化解、交易、隔离风险;第三个维度是成本,金融科技通过实现去中心化,实现系统的自信用,降低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的交易成本。对于金融科技解决金融风险,王忠民指出,其一,金融可以通过发展衍生市场实现风险的可交易、可传递,控制金融体系自身风险;其二,金融科技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信用风险。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将实现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其增长潜力值得期待。

IMI顾问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 王忠民


以下为演讲要点整理:

我演讲的题目是“金融科技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的三维逻辑”。实体经济是一个动态的、滚动的、持续变化的一个对象。周期性的产业,有可能处在周期初期蓬勃发展,也有可能在周期的末期夕阳日落。如果实体当中也有可能把重资产变成沉没成本,实体经济当中投资不当会颗粒无收。但是如何才能让实体经济真正的沿着一条有序的轨道发展,包括:其一,平稳有效运行;如果有转型升级的时候可以迭代顺利的转型升级;如果还可以在新的产业领域当中把它跨界应用、还可以发展的时候,还可以去新的领域当中蓬勃而出。

如果要把实体经济发展的好,金融科技必须在这三个维度当中去解决实体经济面临的金融科技服务,只有这三个维度的逻辑得到有效发挥,实体经济才能获得它自身的成长,实现风险转移同时保持成本低廉。

第一个逻辑。最近我们看到市场当中的现象是:当我们看到市场当中社融规模少了,我们突然之间又发了一些货币出来。我们发现这些货币传导不出去,特别是传导不到真正需要流动性的有效率的实体经济的手中去,而是躺在银行的钱包里面,他不敢放贷,因为货币的流动性一定要流到有效率的地方才是货币信用最有效的基础。

最近我们也看到了,如果金融市场提供的只是货币的流动性,只是信贷的流动性,只是股权的流动性,我们发展信贷的流动性当中也出现问题了。大量的信用债违约,不仅民营企业,还有国营企业,还有地方政府的。信用债违约背后,问题在于信用延续和信用再评估和信用的风险估值能不能有效的表现出来?也是一个债券市场信用的延续和延展问题。

如果放到股权角度去,更是一个信用的问题,我们让所有的IPO都减速了,突然之间我们要给一种IPO加速,我们说把它叫个独角兽也好,叫什么也好,但是我们突然发现,这些独角兽之后也不是健康的独角兽,也有独角兽上去之后也可以跌下来,股价可以跌那么多。一定是这个公司背后的股权信用出问题了,它承诺的、它追求的,它和其他股东之间的股权信用,没有达到交易之初引入股东和上市引入新股东的时候达到的那种信用格局。

如果我们把当下的逻辑都反映在金融科技要服务实体经济的时候,第一个维度的逻辑就是所有金融场景的信用都建立在支持有效率的、新动能的、新成长的企业。好的实体才能要运行,坏的实体就应该少的流动性,好的债券就可以信用评级比较高,如果你的信用差的话,你的价格就要高,价格高了以后就发不出去,发不出去就会萎缩,就会收敛。如果是好的股权,你就可以在市场不仅在A轮融资当中融到大量的投资者,再B轮、C轮、D轮。我们今天看全球市值排行榜那些公司的净资产量更不大,但是它带来的现金流是当时上市之前引入一级市场股东的时候就有了一个期望,而且这些期望竟然达到了,而且在今天二级市场达到了那么高的市值。微软的市值应该在七千亿美元,它还是能够把股权背后的那个信用展现出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去。当然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公司。

基于信用的所有金融的场景、产品、市场,而且任何一个场景、产品、市场都是丰富多采的,多种多样。我们今天需要的是金融科技本身让原来金融所有基于信用的场景,真正发挥到最有信用场景的逻辑当中,让守信的、让完成了信用逻辑的,让一切市场的信用主体,只要在信用的任何一个金融场景当中,你表现的更加有潜质,更加有成长,更加有明天的时候,你就可以在流动性当中,在债券当中,在股市当中获得大量的资本回报,而你给金融者也回报了,你也获得资金了,你也成长了。

这是我其中的例子,如果我们看今天全球市值排行榜当中前十的,一定是在过去都引入了高风险的投资,而今天风险投资给自己带来回报,一定是回报最高的。马云和腾讯美元基金的回报率是多少万倍,当然了,我们今天去看全国市值美国市场当中的那几个公司也是,最后的逻辑一定是它那个股权的信用,从我创始人的那一刻起都没有倒塌。我们也说那些投资人给今天的实体经济、给今天最爆发场景的实体经济,给予了最好的回报。

第二个逻辑,风险。实体经济自身是有风险的,而且很多风险是你不清楚的,只有金融去了只有,才让你的风险可以每日评估、每日暴露、每日交易。当我们看金融舍身为实体,把实体所有的信用,通过刚才的流动性,通过刚才的债券,通过一切的金融场景,反过来是一个风险估值的时候,才让风险得到的有效遏制。如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我们今天所有的风险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把握。这其中谁能够把风险认知的最清楚,定义的最准确,谁能够把它的价格在市场当中真正跟它的风险的回报之间建立起高收益和高风险,一定是对称性的逻辑,而不是低收益和高风险之间的逻辑,这个时候我们才说,所有的金融满足了一点,把实体自身过去的风险,通过金融的工具给它延伸到可交易、可延展、可推进,可进一步的让更多的市场当中,把它化小、化及时,可以去转移出去。甚至还可以通过一些金融工具把风险隔离,我们今天看SPV,我们今天看很多的东西,实际上是和原有风险进行隔离的。

今天金融科技的来临才让实体当中所有的风险有了比原有只有金融处理实体风险的那个逻辑更细小、更多维、更市场的逻辑。我在会上,今天我们看金融科技用的大数据逻辑的时候,实际上大数据里面最重要的一个逻辑是让原来的风险认知,一定是比过去更清楚。更加认知深刻的是大数据逻辑可以搜索,可以用最快的算法找到你这个风险可交易的那个市场点在哪?把你风险各收益之间的关系可以展开。

这当中有两个逻辑:

第一个逻辑,如果金融承接了实体的风险,金融自身就会有很多风险,这个时候是有一个逻辑,在原有的金融市场当中我再衍生出一个市场,让金融自身的风险也可交易,也可传递,这就是所有的另类市场,所有的衍生品市场,所有的期货市场,今天我们连比特币都有期货了,有了这些逻辑之后才把这些风险转移出去。注意,这个通过转移金融自身风险,而转移了原来实体经济的风险,实现了这个逻辑。

第二个逻辑,金融由于我们的第一条逻辑,信用的基础逻辑不好,才让金融,特别是金融科技才可以在负信用当中表现出有的工具。随时可以跑路,随时可以骗人,随时可以做一些无信用的东西,居然还可以收益最大化。今天的金融科技反而是最一条路,很好赚钱。我记得国外有一个公司,专门找我们中国在境外上市公司的麻烦,那个公司叫浑水。我们今天再看我们中国的市场当中,天眼查,有同盾科技,恰好是解决这些问题。这是金融科技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的第二个维度。

第三个维度,怎么能让所有金融的这种满腔热血成本最低?不仅让实体经济接受了这种金融科技的服务成本,还要让自身成本更低。我们知道区块链的来临,有一个词语,去中介化、去中心化,所有金融有系统性风险的时候,我们都做了一个制度性的安排,那就是建立第三方的中心。托管、结算、股票交易系统……所有东西用第三方来保证这个系统的公正和服务实体经济自身是安全的,也让实体经济相信你,也让金融的任何一个角度的供求方向性。当我们看到区块链世界来临的时候,它是去中心。好了,我们就把过去因中心化安全的成本都可以去掉的时候,即区块链世界一旦可以自信用,一旦可以自上市,一定是节省了交易的成本。所以我看今天满世界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做区块链,是因为这个世界一定是可以自己的成本,和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才是它自身的拓展之路。

今天微软的CTO在,看金融科技怎么样让我们今天所有的创业低成本?如果今天看全球市值排行榜前五的公司,全部都有一个能力,不仅它是开源的,而且都有强大的云计算网络。这个云计算今天它已经构成了云的基础设置,如果开源+云基础设施,你所有新动能的那些实体,再创新创业,你无须找自己的源码,无须在这当中做所有基础设施的构建和平台,你只需要在这个平台当中,他们做的加速器当中,免费的自成长去就可以了,它不束缚。因为它的开源和它的云计算的基础设施提供,是想让未来这个业态的所有新东西都跟我共同成长,所以我给你免费,你最后成长出来的东西,有利润以后我跟你分利就行。你说我还没利润,我给你分多少都没问题,如果你再成长好的,他可以投资你,你再成长的好,他可以控股你。

我们想如果有了开源加速器上云基础设施这种所有的提供,我们今天创业公司的创业成本和创业风险会小到什么程度?注意这个在工业化时期、垄断时期几乎不可现象。所有新的创业都是建立在自系统、自源,而当然这个当中背后的逻辑是说,一旦你成长起来的,你就会成为替代它的那个东西,所以我们市场当中才出现了一些强替代的现象。今天这个时代的竞争逻辑已经发生改变了,连创业都不是垄断时期的时候,一个你可以在这个平台当用它所有的专利。

如果我们用交易的成本、创业的成本、大数据成本,我们突然之间发现,今天金融科技服务于实体经济,特别是服务新实体经济当中,给你了一个最低成本的运行,而它自己也是最低成本。注意,它的这种只让所有的生态体系没有一点甚至可以跟我相抗衡、所有的新东西都是我的东西血脉当中的成长的模式,才是永生,才是永远强大。也是让我们知道,之前在市场当中如果有一千亿美元就可以,今天一千亿美元不是什么,今天都是奔一万亿去了。

今天我分享的三个金融科技全心全意服务实体经济基础性的三维逻辑。三维逻辑当可以衍生出进一步的两个逻辑,次逻辑:

第一,所有的金融科技从信用的角度、从风险的角度、从成本的角度,从他信用、他风险、他成本和自信用、自信用、自成本。从所有参与者一个大的资产的运行、供给角度来说,它完全的要实行这个基础逻辑当中的再深一步基础逻辑,是市场自由竞争,由每一个微观主体充分自主的财富的权力和金融科技的全部权力的充分的市场竞争的权力,才可以让这个业态,在金融科技的三个空间当中贯穿,即使这种空间在某个历史条件下还是折叠的,你也可以打通折叠。

 第二,当我们发现金融科技,或者金融不为实体经济服务,是我们今天的脱实向虚,只在自己打转转,如果我们的衍生品是为金融自身的风险服务,而金融自身风险又承担了实体的周期性波动和产出进出波动的时候,一定是一个有限性的服务。这个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东西,套利,当我在金融科技当中套利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两种分杈:

1、所有新成长的工具、新金融、新金融科技不是套利的问题,是你满足了实体本身新需求的时候,那个时候你的回报率一定是高的。今天在金融科技领域当中你做最前端,最能成长和发展的那个,你才是收益率最高的。所以我们今天要招一个做区块链的、懂区块链的那个人,年薪是最高的。他反映的是你自身能不能够有最新的金融科技场景解决实体经济和金融的问题,而你解决的好了,你有快速发展的红利,这个红利是你的资本和劳动共同,你的所有要素是共同分享的这个回报的。

2、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还有在这当中跳来跳去,不为实体经济的运作模式,一定是我们制度出问题了。当我们说你借了钱可以不还,不还不仅不承担利益成本问题,我连本都拿走,如果你上市以后,可以对新的股东不负责任,如果你在一级市场当中,就给你一级市场投资者可以不负责任的时候,你一定可以用逃避责任的方法去挣钱。你哪一个公司能够用九死一生的方法,全心全意的方法把公司做大做强。注意,所有这些东西不是金融科技之错,而是我们搭建的基于与实体经济和金融、和金融科技共同的基础的信用逻辑,而我们金融科技恰好可以纠正这种逻辑当中深层次的问题。

让我们全心全意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同时,也全心全意为自己服务,也全心全意为这个世界服务,大家都美好。更有意义的是,如果我们今天把这些逻辑通过三层逻辑,三个维度都讲到这儿。我们一定更要改变一个词,金融是实体经济吗?金融科技是实体经济吗?刚才我们只论证了它全心全意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生态系统。之后我们要回答的是,金融科技作为最有效的服务,一定是实体当中成长最快、回报率最高,也是对其他实体服务能力最强的实体。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


《人民币国际化报告》自2012年起每年定期发布,忠实记录人民币国际化历程,深度研究各个阶段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热点。本报告首创人民币国际化指数,用来概括和反映人民币实际行使国际货币职能的程度,对结构变迁中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下的人民币国际化进行了研究。本书是年度报告《人民币国际化报告》的2018年度报告,其主题是结构变迁中的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全书分成10章和4个专题,最后还列举了该年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以及该年度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大事记。

扫码阅读报告发布稿

扫码购买报告正式发行版

观点整理  田雯

编辑  陈晨

审校  田雯

监制  朱霜霜


点击查看近期热文

李礼辉:中国金融业——放宽开放 从严监管

李鹏:金融科技助力金融机构更好的控制中小企业风险

证监会刘青松:结构性去杠杆政策下金融体系的思考

黄宇翔:金融科技发展趋势及在中小企业的应用场景

肖耿:杠杆与系统性风险——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欢迎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IMI财经观察建立了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参与。


入群方法:加群主为微信好友(微信号:imi605),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欢迎读者朋友多多留言与我们交流互动,留言可换奖品:每月累积留言点赞数最多的读者将得到我们寄送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份。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成立于2009年12月20日,是专注于货币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的非营利性学术研究机构和新型专业智库。研究所聘请了来自国内外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或金融机构的90余位著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学术委员和国际委员,80余位中青年专家担任研究员。


研究所长期聚焦国际金融、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金融科技、财富管理、金融监管、地方金融等领域,定期举办高层次系列论坛或讲座,形成了《人民币国际化报告》《金融机构国际化报告》《中国财富管理报告》《金融科技二十讲》等一大批具有重要学术和政策影响力的产品。


2016年,研究所入围《中国智库大数据报告》影响力榜单列高校智库第4位,并在“中国经济类研究机构市场价值排行榜(2016)”中名列第32位。

国际货币网:www.imi.org.cn


微信号:IMI财经观察

(点击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理事单位申请、

学术研究和会议合作

联系方式:  

010-62516755 

imi@ruc.edu.cn

只分享最有价值的财经视点

We only share the most valuable financial insight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